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循环流化床锅炉(CFB)以其燃料适应性广、燃烧效率高、污染物控制好等优点,在电力、供热、化工等领域广泛应用。然而,其燃烧系统复杂,料层温度(床温)的稳定控制是运行的核心难点。温度波动过大,轻则影响蒸汽参数和效率,重则导致灭火或结焦停炉。
如何驾驭这匹“烈马”?关键在于精准、及时、预判性的燃烧调整!今天,我们就来揭秘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调整的核心“三法”与温度“两控”,助您实现锅炉的稳定高效运行。
一、 燃烧调整核心“三法”:主动出击,防患未然
锅炉运行如同驾驶,不能等“车歪了”才猛打方向盘。燃烧调整的精髓在于提前感知、小步快跑。
1. 前期调节法(预防性调节):微调是王道,勤调稳运行!
? 核心思想: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当料层温度、汽压、负荷刚刚出现一丝微小变化趋势时(比如温度有下降0.5℃的苗头,负荷指示器轻微偏移),就要立即行动。
? 操作:根据观察到的变化趋势,小幅度地提前增加或减少燃料量(给煤量)。可能是微增1%,也可能是微减1%。
? 目的:将波动扼杀在摇篮里!避免等到温度、压力变化很大时才手忙脚乱地大幅调整,那样只会加剧系统振荡,更难恢复稳定。“勤调”、“微调”是维持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石。
2. 冲量调节法(针对床温下降):快速升温,精准发力!
? 适用场景:发现料层温度明显下降时(比如跌破880℃且趋势向下)。
? 操作步骤(果断执行):
1. 立即加大给煤量!(提供更多燃料)
2. 适当减小一次风量(或保持不变)!(减少一次风带走的热量,有助于热量在床层积聚)
3. 增大二次风量!(确保新增的燃料和原有燃料能在富氧环境下充分燃烧,避免冒黑烟)
4. 维持此状态 1~2分钟!(具体时长要密切观察氧含量读数或返料温度变化,它们是判断燃烧是否加强的关键信号)
5. 恢复给煤量至适当水平,稳定控制料层温度回升到目标区间。
? 原理:短时间、高强度地“刺激”燃烧,快速提升床温。减一次风(或不变)是“聚热”,增二次风是“助燃”,加煤是“添柴”。
3. 减量给煤法(针对床温上升):冷静降温,及时止损!
? 适用场景:发现料层温度明显上升时(比如超过920℃且趋势向上)。
? 操作步骤(迅速且谨慎):
1. 将给煤量果断减至正常值的 20%~50%!(大幅减少热量输入,切记:严禁完全断煤!断煤极易导致燃烧不稳甚至灭火)
2. 增加一次风量!(加强流化,利用冷风直接冷却炽热的床料)
3. 减小二次风量!(降低燃烧区域的氧浓度和燃烧强度)
4. 维持此状态 1~2分钟!(密切观察料温上升速度,尤其要盯住返料温度——它的反应比床温快得多!)
5. 一旦温度停止上升(返料温度通常最先出现拐点)!立即将给煤量恢复至正常值!千万别等温度开始快速下降了再加煤,因为煤燃烧有延迟,滞后操作会导致床温过度下降。
? 原理:短时间削弱燃烧强度并加强冷却。增一次风是“吹冷风”,减二次风是“降火势”,减煤是“釜底抽薪”。返料温度的快速响应特性是此法成功的关键判断依据!
二、 温度控制“两控”:紧盯核心,严防死守
锅炉的“体温”是运行的生命线,必须牢牢控制在安全、高效的窗口内。
1. 床温控制(核心中的核心):
? 黄金区间:850℃~950℃!(具体最佳值需根据实际燃烧的煤种特性调整优化)
? 失控风险:
? 过低 (<850℃):燃烧极其不稳定,炉内化学反应变慢,稍有扰动(如短暂断煤)就可能灭火!后果严重。
过高 (>950℃):灰分软化熔融,极易发生*结焦!轻则影响流化,重则被迫停炉清焦,损失巨大。
? 调控“三板斧”:
? 调整一、二次风配比:最常用、最灵敏!一次风保证基本流化和下部燃烧;二次风控制上部燃烧强度和整体温度分布。增二次风比例通常降温(稀释、燃尽),减比例可能升温(集中燃烧)。
? 调整给煤量:最直接的输入热量控制。加煤升温,减煤降温(配合风量)。
? 控制循环灰量(放渣):影响炉膛吸热能力。灰量大(少放渣),蓄热多,温升慢/降也慢;灰量小(多放渣),蓄热少,温升快/降也快。用于辅助调节。
2. 返料温度控制(灵敏的预警哨兵):
? 核心特性:变化比床温快得多!给煤量一增加,细煤颗粒在良好流化环境下迅速燃烧,热量立刻被带到返料系统,返料温度飙升速度远快于床温上升。减煤时降温也同理。它是燃烧状态变化的超级预警信号!
? 监控要点:运行中必须重点、实时监视返料温度!它能比床温更早地告诉你燃烧是变强了还是变弱了。
? 安全红线:不超过1000℃!返料器内温度过高会导致灰渣软化粘结,造成返料器结焦堵塞,破坏循环,必须严防!
? 调控手段:
? 主要靠调整给煤量:根据返料温度的变化趋势,及时微调给煤量,将其稳定在合理范围(通常低于床温)。
? 紧急制动:当返料温度急剧升高超过1000℃时,需要瞬间减小给煤量,必要时降低负荷,进行快速强力干预!待温度回落安全线内后,再逐步恢复。
三、 核心原则总结:稳字当头,快准结合
? 预判先行,微调筑基:把“前期调节法”融入日常操作习惯,像老中医一样“治未病”,是长期稳定的根本。
? 快速响应,果断处置:面对床温显著下降(冲量法)或上升(减量法),必须迅速、准确执行操作步骤,时间就是稳定!
? 风煤协调,缺一不可:风量(尤其一二次风配比)与煤量的配合是温度控制的核心艺术,两者必须联动调整。
? 返料温度,预警先锋:高度重视返料温度的快速变化特性,它是你判断燃烧趋势、提前操作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 严守窗口,安全第一:850-950℃的床温窗口和1000℃的返料温度红线是生命线,必须时刻牢记,严防死守,杜绝灭火和结焦!
结语: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调整,是经验、技术与责任心的结合。熟练掌握这“三法两控”,深刻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优化,才能让这台“能量巨兽”驯服地为我们提供稳定高效的动力。记住:稳定源于微调,安全在于预判,高效成于精准!
(锅炉运行无小事,操作务必规范!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严格遵循设备操作规程和厂家指导。)
END
( 来源:公众号“司炉日记” )。
「免责声明」:本文资料系转载,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和知识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