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发电厂锅炉基础知识技术问答30题
最新动态
发电厂锅炉基础知识技术问答30题
2025-08-26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 火力发电厂中存在哪三种能量转换过程,分别对应哪些主要设备?

在火力发电厂中,存在着三种能量转换过程。首先是在锅炉中,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蒸汽的热能;接着在汽轮机中,蒸汽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最后在发电机里,机械能被转化为电能。这三种能量转换过程紧密相连,构成了火力发电的基本流程,各主要设备相互协作,共同保障电力的稳定生产 。

2. 锅炉的作用是什么?

锅炉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使燃料在炉内充分燃烧放热,将锅内的工质由水加热成具有足够数量和一定质量(包含汽温、汽压)的过热蒸汽,这些过热蒸汽随后被供至汽轮机使用,为后续的能量转换和发电过程提供动力源泉。

3. 电厂锅炉容量一般如何定义?

电厂锅炉容量一般是指在额定蒸汽参数(压力、温度)、额定给水温度以及使用设计燃料的条件下,锅炉每小时的最大连续蒸发量。这一指标直观地反映了锅炉的生产能力,对于电厂的整体运行规划和电力生产规模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4. 锅炉蒸汽参数是指哪个部位的参数?

锅炉蒸汽参数指的是锅炉出口处的蒸汽温度和蒸汽压力。这两个参数对于衡量蒸汽的品质和能量状态起着关键作用,直接影响到蒸汽在汽轮机中的做功能力以及整个电厂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

5. 电厂锅炉的型号如何表示?例如,HG - 1025/17.4 - YM28

以HG - 1025/17.4 - YM28为例,电站锅炉型号中,“HG”代表哈尔滨锅炉厂,是工厂代号;“1025”表示锅炉容量为1025t/h;“17.4”指锅炉出口过热蒸汽压力为17.4MPa ;“YM”表示设计燃料为油、煤;“28”则是设计序号。通过这样的型号表示方式,可以简洁明了地获取锅炉的关键信息。

6. 煤的元素分析包括哪些成分,其中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可燃的?

煤的元素分析包含C(碳)、H(氢)、O(氧)、N(氮)、S(硫)、无机物水分M、灰分A。其中,N(氮)、S(硫)、灰分A属于有害成分,它们在燃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污染气体或影响燃烧效率;而C(碳)、H(氢)、S(硫)是可燃成分,是煤燃烧释放热量的主要来源 。

7. 煤的工业分析包括哪些成分?

煤的工业分析成分有水分M(又分为外在水分Mf和内在水分Minf )、挥发分V、固定碳FC、灰分A。这些成分的分析对于了解煤的燃烧特性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锅炉燃烧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


8. 什么是煤的低位发热量?

煤的低位发热量是指1kg煤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但其中不包括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所放出的汽化潜热。在实际应用中,低位发热量更能反映煤在常规燃烧条件下可利用的热量,是衡量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

9. 煤的熔融特性用哪三种温度表示?

煤的熔融特性用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流动温度FT这三种温度来表示。这些温度指标对于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有着重要参考价值,能够帮助判断煤在燃烧过程中灰渣的形态变化,预防结渣等问题的发生 。

10. 煤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煤按照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含量(Vdaf)的大小进行分类。无烟煤,Vdaf≤10% ,其着火困难且不易燃尽,但发热量很高,在储存过程中不易风化和自燃;贫煤(劣质烟煤),10%<Vdaf≤20% ,不太容易着火,燃烧时不易结焦;烟煤,20%<Vdaf≤40% ,含碳量低,易点燃,燃烧快,火焰长,发热量较高,具有弱焦结性;褐煤,Vdaf>40% ,挥发含量高,外表呈棕褐色,质脆易风化,也很容易自燃,不宜远途运输和长时间贮存 。

11. 什么是空气过量系数,其对锅炉燃烧有何影响,锅炉运行中如何计算排烟空气过量系数?

空气过量系数是实际供给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它是锅炉运行的重要指标,若过大,会增大烟气容积,进而使排烟热损失增加;若过小,则无法保证燃料完全燃烧。在锅炉运行中,排烟空气过量系数α≈21/(21 - O?) ,其中O?为排烟中氧气的体积百分数 。通过合理控制空气过量系数,能够有效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和经济性 。

12. 什么是锅炉的热平衡,热平衡的表达公式是什么,研究热平衡有何意义?

送入锅炉的热量等于锅炉的有效利用热与各项热损失之和,这就是锅炉的热平衡。其表达公式为Qr = Q1 + Q2 + Q3 + Q4 + Q5 + Q6 。其中,Qr表示每公斤燃料带入锅炉的热量;Q1是锅炉有效利用热(被工质吸收);Q2为排烟热损失;Q3是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4是固体(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Q5是散热损失;Q6是灰渣物理热损失。研究热平衡意义重大,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燃料的热量在锅炉中的利用情况,明确有多少热量损失掉了,并对热损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其目的在于判断锅炉设计和运行水平,寻求提高锅炉经济性能的途径,以便对锅炉进行改良,提高锅炉热效率 。

13. 锅炉的热损失包括哪几项,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锅炉的热损失包括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q4、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q3、排烟热损失q2、散热损失q5、灰渣物理热损失q6 。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q4与燃烧方式、燃料种类和性质、煤粉细度、过量空气系数、燃烧设备及炉膛型式、炉膛结构、运行工况、炉膛温度、燃烧组织等诸多因素有关;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q3与燃料的挥发份含量、过量空气系数、炉膛温度、炉内空气动力工况、炉膛结构有关;排烟热损失q2与排烟焓(排烟容积、排烟温度)相关,其中排烟容积又与过量空气系数、漏风系数有关;散热损失q5与锅炉容量、锅炉负荷、锅炉外外表积、外表温度及周围环境温度、水冷壁及炉墙结构、保温层的保温性能等有关;灰渣物理热损失q6与排渣量、排渣温度有关 。了解这些热损失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有助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热损失,提高锅炉效率 。

14. 热平衡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热平衡试验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确定锅炉热效率,这是衡量锅炉性能的关键指标;其二,确定锅炉各项热损失,通过对各项热损失的分析,找出节能降耗的方向;其三,进行不同运行工况的比较,从而制定合理的运行操作守那么,以保障锅炉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热平衡试验涵盖新产品鉴定试验、运行调整试验、运行比拟性试验等,对于锅炉的研发、运行和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5. 煤粉有哪些特性?

煤粉具有多种特性。其一般性质包括粒度,反映煤粉颗粒的大小分布;密度,与煤粉的堆积和储存相关;流动性,影响煤粉在输送和燃烧过程中的顺畅程度;还存在自燃和爆炸的风险,这对储存和使用的安全性提出了要求;另外,煤粉细度和均匀度也是重要特性,它们对燃烧效率有着显著影响 。了解煤粉的这些特性,对于保障制粉系统和锅炉燃烧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


16. 煤粉细度如何表示,例如R90表示什么意思,电厂中如何表示煤粉细度和均匀度?

煤粉的细度用Rx表示,用于表示煤粉的粗细程度,计算公式为Rx =(a/a + b)×100% 。以R90为例,它表示孔径小于或等于90μm的所有筛子上的筛余量百分数的总和。在电厂中,通常用R90表示煤粉细度,用R200表示煤粉均匀度 。准确掌握煤粉细度和均匀度的表示方法及含义,有助于优化燃烧过程,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和经济性 。

17. 影响煤粉经济细度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煤粉经济细度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煤粉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挥发分含量不同,煤粉的着火和燃烧特性也不同,从而影响经济细度;磨煤机和粗粉分离器性能,它们直接决定了煤粉的研磨和分离效果;燃烧设备的类型,不同类型的燃烧设备对煤粉细度有不同的适应性;以及锅炉运行工况,如负荷变化、炉膛温度等,也会对煤粉经济细度产生影响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能够确定最适宜的煤粉细度,实现锅炉的高效经济运行 。

18. 直吹式制粉系统与中间仓储式制粉系统有何区别?

直吹式制粉系统是将煤粉经磨煤机磨成煤粉后直接吹入炉膛燃烧,其系统简单、设备少、布置紧凑、钢材消耗量少、投资省、运行电耗较低。而中间仓储式制粉系统是将磨好的煤粉先储存在煤粉仓中,然后根据锅炉运行负荷的需要,从煤粉仓经给粉机送入炉膛燃烧,它适合配调节性能差的筒式球磨机。中间仓储式制粉系统的可靠性较高,但系统复杂、初投资大、钢材消耗量多、运行费用高,且煤粉自燃爆炸可能性比直吹式制粉系统要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制粉系统 。

19. 制粉系统的主要辅助设备有哪些,粗粉分离器和细粉分离器有何不同?

制粉系统的主要辅助设备有给煤机、粗粉分离器、细粉分离器、给粉机、排粉风机等。粗粉分离器和细粉分离器的作用不同,粗粉分离器是将粗煤粉与细煤粉分离开,使不符合粒度要求的粗煤粉返回磨煤机继续研磨;细粉分离器则是将煤粉与空气分离开,使煤粉得以收集,净化后的空气可循环利用或排出 。这些辅助设备协同工作,保障制粉系统的正常运行 。

20. 影响燃烧化学反应速度的条件是什么?

影响燃烧化学反应速度的条件包括反应物浓度,浓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温度,温度升高可加快反应速度;压力,对一些反应,压力的变化会影响反应速度;以及是否存在催化反应或连锁反应,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连锁反应则会使反应持续快速进行 。了解这些条件,有助于通过调节相关参数来强化燃烧过程,提高燃烧效率 。

21. 煤的燃烧过程分哪三种区域,各在什么条件下形成,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煤的燃烧过程分为动力燃烧区(<1000℃),在此区域,化学反应速度取决于燃烧温度和燃料的反应特性,提高温度是强化燃烧的有效措施;扩散燃烧区(>1400℃),化学反应速度取决于氧的扩散速度,改善扩散混合条件、增大气流速度、减小煤炭粒径可提高燃烧速度;过渡燃烧区(1000℃ - 1400℃),介于两者之间,主要影响因素是燃烧的温度和氧的扩散速度 。明确煤燃烧过程的不同区域及其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对于优化燃烧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22. 如何保证煤粉气流的稳定着火,煤粉完全燃烧的条件有哪些?

要保证煤粉气流的稳定着火,首先应组织强烈的煤粉气流与高温烟气混合,以保证供给足够的着炽热,这是稳定着火过程的首要条件;提高一次风温,采用适宜的一次风量和风速是减小着炽热的有效措施;采用较细较均匀的煤粉和敷设卫燃带是难燃煤稳定着火的常用方法 。煤粉完全燃烧的条件包括有充足和适宜的空气量,以满足燃烧的氧气需求;适当高的炉膛温度,为燃烧提供良好的热环境;空气和煤粉良好扰动和混合,促进充分反应;以及在炉内足够的停留时间,确保燃烧反应完全进行 。满足这些条件,能够实现煤粉的高效燃烧,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 。

23. 煤粉燃烧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煤粉燃烧器的主要作用是将携带煤粉的一次风和助燃的二次风送入炉膛,并组织一定的气流结构,使煤粉迅速稳定地着火,及时供给空气,使燃料和空气充分混合,最终达到煤粉在炉内迅速完全燃烧的目的 。它是锅炉燃烧系统的关键设备,其性能和运行效果直接影响到锅炉的燃烧效率和污染物排放 。

24. 旋转射流有哪些主要特点,直流射流有哪些特性?

旋转射流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其一,燃烧器出口形成内回流区,有利于煤粉的着火和稳燃;其二,旋转效应衰减快、射程较短;其三,旋转射流的扩展角较大,能使空气与煤粉更好地混合 。直流射流的特性为:射程与喷口尺寸和射流初速度有关,喷口尺寸越大、初速度越高,射程越远;直流射流的刚性较强,不易发生偏转,有利于保持气流的方向和穿透深度 。了解这两种射流的特点和特性,有助于根据锅炉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燃烧器和组织合理的燃烧气流 。

25. 锅炉的蒸发率是指什么,用什么单位表示?

锅炉的蒸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锅炉产生的蒸汽量,它是衡量锅炉生产蒸汽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常用千克/秒(kg/s)或吨/小时(t/h)作为表示单位 。蒸发率的高低反映了锅炉在一定时间内的蒸汽产量,对于电厂的蒸汽供应和能量转换有着重要影响 。

26. 锅炉的效率是如何定义的,哪些情况会导致锅炉效率降低?

锅炉的效率是指锅炉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它反映了锅炉对燃料能量的利用程度 。导致锅炉效率降低的情况有多种,例如燃烧不完全,部分燃料未充分燃烧就排出,造成能量浪费;烟气温度过高,带走大量热量,增加了排烟热损失;排烟损失过大,包括排烟容积过大或排烟中未燃尽的可燃物等;还有散热损失过大,如锅炉保温效果不佳,热量散失到周围环境中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锅炉效率 。

27. 锅炉的燃烧室分为哪两部分,各有什么作用?

锅炉的燃烧室通常分为炉膛和炉管两部分。炉膛是燃料燃烧的区域,燃料在这里与空气混合并发生剧烈的燃烧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炉管则是热量传递的区域,炉膛内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炉管传递给管内的工质(如水),使工质升温、汽化,实现能量的转换 。炉膛和炉管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锅炉的燃烧和热量传递过程 。

28. 锅炉的主要部件包括哪些?

锅炉的主要部件包括锅炉本体,它是锅炉的核心部分,包含炉膛、炉管、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等;给水系统,负责向锅炉内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水;燃料供应系统,将燃料输送至炉膛并确保其稳定供应;排烟系统,排出燃烧产生的烟气 。这些主要部件协同工作,保障锅炉的正常运行和能量转换 。

29. 锅炉的燃烧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锅炉的燃烧过程分为燃料预热、燃烧和烟气排放三个主要阶段 。在燃料预热阶段,燃料在炉膛内被加热至着火温度,此阶段的特点是温度逐渐升高;燃烧阶段,燃料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高温火焰,此时温度最高;烟气排放阶段,燃烧产生的烟气通过炉膛和受热面,温度逐渐降低,同时烟气中携带的热量被传递给工质 。了解燃烧过程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有助于优化燃烧控制,提高燃烧效率和锅炉性能 。

30. 锅炉的受热面包括哪些,其作用是什么?

锅炉的受热面包括炉膛、炉管、过热器、省煤器等 。炉膛作为燃料燃烧的空间,其壁面直接与高温火焰接触,吸收大量的辐射热;炉管通过对流和辐射方式吸收炉膛内的热量,将水加热、汽化;过热器用于将饱和蒸汽进一步加热成过热蒸汽,提高蒸汽的品质和做功能力;省煤器则利用锅炉尾部烟气的余热加热给水,提高给水温度,降低排烟温度,从而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受热面是锅炉实现热量传递和能量转换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和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锅炉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

来源:公众号“电厂运行学习笔记”

「免责声明」:本文资料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和知识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