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仲夏的北京,生机勃发。
清风拂过,为骄阳下的北京首钢园带来一丝舒爽凉意。6月29日,第二个“全国特种设备安全日”主会场活动在此举办。
新落成的红色展馆与饱经沧桑的工业高炉在蓝天下勾勒出一幅新红与旧铁色交织的独特风景,共同奏响我国特种设备安全事业从初创逐步走向蓬勃发展的时代乐章。
当天,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一堂,聚焦特种设备这一关乎民生和发展的重要领域,助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特种设备安全的良好氛围。
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持续改善
“我国于1955年开始对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监察,如今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安全监管体系。”开场宣传片以简短有力的话语,回溯了特种设备安全事业的厚重历程。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标准委主任邓志勇在讲话中开宗明义。他引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加强管理、严格监管,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切实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今年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建立70周年。经过70年不懈努力,我国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动态监管体系、安全责任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持续改善,特种设备安全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组数据印证了成就——近十年来,全国特种设备数量从1036.46万台增加至2294.18万台,年均增长超百万台,我国已成为世界特种设备第一大生产国和使用国;同时,全国特种设备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53.4%和59.6%;今年上半年,全国上报特种设备事故、相关事故和相关安全事件75起,死亡58人,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直面挑战守护安全底线
平稳之下亦有暗涌。成绩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挑战——当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老旧设备数量攀升且使用状况日益复杂,使得总体安全风险不断累积;此外,一些企业“重效益、轻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违章操作、管理不善引起的事故隐患不容忽视。
守好特种设备安全底线,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优化监管服务,创新监管机制。据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局局长王贇松介绍,近年来全系统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整治、电梯安全筑底、锅炉安全提升等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有关工作,加强特种设备对外合作交流,完善协同治理机制。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全系统发出“三书一函”2.2万份,累计排查非法电梯6.9万台,首次实施召回规则,督促召回电梯6818台;查处“大容小标”锅炉1065台、超期未检锅炉1223台;检查化工企业4.89万家,督促整改问题2.74万个;累计查办城镇燃气安全违法案件2万件,公布典型执法案例1450件。
市场监管总局还会同有关部委推动将住宅老旧电梯更新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范围。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红梅表示,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2亿元,支持各地更新住宅老旧电梯4.1万台。截至今年6月,各地2024年国债支持项目已基本开工。
活动现场,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签署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合作协议,将在建立定期交流合作机制、消除区域标准差异、推动监管和检验能力提升、加强信息互通等方面深化协作。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计划,无不体现着特种设备安全领域工作者为保障公共安全、能源安全、城市运行安全,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守护人民福祉付出的不懈努力。
科技赋能筑牢安全屏障
会场内,关于我国特种设备安全事业的探讨引人倾听。会场外,一场汇集特种设备领域先进技术和制造工艺的展览吸引嘉宾驻足观看。
在当天举办的全国先进特种设备展览上,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研发的管道外壁爬行机器人、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带来的工业管道内检测机器人和电梯安全互动模型、奥力通起重机(北京)有限公司推出的智能搬运机器人、浙江迈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脑控机器狗等先进设备悉数亮相,展示了我国特种设备领域先进技术运用的成果。
科技创新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特种设备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新技术、新工艺加速迭代,大型化、高参数、高风险设备日渐增多,极端工况、超长期服役带来的潜在风险对设备设计制造、维护保障提出更高要求,也使特种设备科技创新与安全监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来斌代表特种设备科技工作者表达了心声:“我们将积极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深化产学研协同,围绕产业需求开展联合攻关,培育专业人才;持续提升设计制造维护技术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为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提供强劲支撑,以科技担当回应时代需求。”
活动尾声,“全国特种设备安全日”永久性标识正式公布。它将作为特种设备安全宣传的新符号走进大众视野,提升全社会对特种设备安全的关注度。
一幅幅安全屏障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一首首安全监管的时代乐章正在奏响。
END
————
作者 |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 孙彦
编辑 | 特设通
出品 | 中国市场监管报社“特设通”工作室
来源:公众号“特设通”